歡迎訪問滄州海納建筑機械有限公司官網
“十五”各項經濟發展的指標大多超額完成,環境保護指標是***沒有完成的。1990年環境污染造成經濟損失之和為367億元,占GDP的2%,目前混凝土泵管由于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達到占GDP的10%左右,西部9省區巾已高達13%。有人估計,2003年我國環境污染和生念破壞造成經濟損失,約占當年GDP的15%。未來15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4.6億,經濟總量將翻兩番,按現在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控制水平,污染負荷將增加4~5倍,污染物的構成日益復雜,環境壓力不斷增大。據世界銀行按照日前發展趨勢所作的預測,2020年中國僅燃煤一項造成的污染導致的疾病,需付出的經濟代價就高達3900多億美元,占GDP的13%。
每年全國因大氣污染損失740萬個工作日。據世界銀行估計,環境污染給中國帶來相當于3.5%~8%GDP損失;中國科學院牛文元教授認為,混凝土泵管在中國經濟成長中18%的GDP是依靠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透支”獲得。顯然,如果不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資源將難以為繼,生態環境更難以支撐。3.國際公約和貿易的“綠色保護主義”的壓力越來越大近年來,發達***普遍在資源、環境等方面,設置自己能夠達到而發展中***難以達到的技術標準,不僅末端產品要達到環保標準,而且從產品研制、開發、生產到包裝、運輸、使用、循環利用等各個環節都要達到環保要求。如歐盟要求包裝物的95%必須能夠回收使用。2003年頒布的《廢氣電子電器設備指令》和《電子電器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規》規定,不僅包括我國電子電器設備產品,還涉及到零部件、原材料行業,基本覆蓋了我國對歐盟出口的所有機電產品。
從2005年8月13日起,生產者負責回收處理廢舊電子電器設備;從2006年7月1日起,在歐盟銷售的10大類100多種電子電器設備中,限制使用鉛、汞、鎘等6種有害物質。又如,混凝土泵管隨著國際社會對于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的越來越重視,以節能為主要目的的能效標準、標識已成為新的“非關稅壁壘”為了21世紀的地球免受氣候變暖的威脅,1997年12月,149個***和地區的代表在日本東京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三次會議,經過緊張而艱難的談判會議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中國于1998年5月29日簽署了該議定書。2002年8月30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英凡大使向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交存了中國政府核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的核準書。